App核心指标和广告计费方式

App核心指标

  1. pv
  2. uv
  3. ctr
  4. 次日/7日留存/30日留存
    一般目标是在40/20/10
    参考文章:http://www.pmcaff.com/discuss/index/369885221299264?pmc_param=1

核心在分析哪些用户容易流失:
http://www.woshipm.com/pmd/155084.html

  1. dau
  2. mau
  3. 时长

内容

  1. UGC(User-cre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2.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广告计费方式:

  1. CPC

按点击付费,原英文为Cost Per Click 每点击成本,网络广告每次点击的费用。是做为网络广告投放效果的重要参考数据。CPC是网络广告界一种常见的定价形式。例如,关键词广告等依据效果付费的广告形式,一般采用这种定价模式。

  1. CPM

按千次展示付费,其原始英文为Cost Per Mille,简称CPM。现在也有人将其译成cost per one thousand impressions 或cost per thousand。前者中文名为每千人印象成本。后者称谓相同,但简称为CPT。所指内涵与CPM相同。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成本=(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

  1. CPA

按行为付费,其原始英文为 Cost Per Activity(Action),每次动作成本,即根据每个访问者对网络广告所采取的行动收费的定价模式。对于用户行动有特别的定义,包括形成一次交易、获得一个注册用户、或者对网络广告的一次点击等。

  1. CPD

按天收费,其原始英文为 Cost per day是广告合作的一种常见方式,相比当前比较流行的CPS(按销售付费 Cost per sales),优势在于对合作的基础条件没有过高要求,容易促成双方合作;劣势在于其在长期合作中,不如CPS形式实时有效。

  1. CPS

按实际销售产品的提成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其原始英文为Cost Per Sales,CPS广告同CPA广告一样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按照广告点击之后产生的实际销售的提成付给广告站点销售提成费用。

  1. dCPM

DSP普遍采用dCPM作为结算体系,dCPM指的是dynamic CPM,与目前网络广告市场长讲的CPM方式(此CPM相应的成为flat CPM)区别。dCPM基于RTB技术诞生,指的是每一次的impression出价是变化的。其每次出价均依据广告主广告投放的效果(一般是CPS)来实时计算,以得出对广告主最有利的价格,从而保证了广告主的利益。同时又因为以impression与媒体结算,也确保了媒体的收益。

  1. eCPM
    全称earning cost per mille,指的就是每一千次展示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普通广告的展示收入在(3~8块),医药广告会高很多

  2. KOL
    全称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KOL被视为一种比较新的营销手段,它发挥了社交媒体在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KOL的粉丝黏性很强,价值观各方面都很认同他们,所以KOL的推荐,是带有光环的,粉丝们真会细读点赞。

https://www.umeng.com/reports.html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会有说明行业普遍的留存情况